close


一心頂禮 南無 智慧佛 白文殊菩薩

白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之智慧,又稱智慧佛。佛經中講:修持文殊法,可增一切福德、智慧、堅固記憶,令得聰辯,口演八方妙法,了知諸法真實意,消除愚痴、音啞及語業諸障,可令眾生團結,遣除違緣障礙。


白文殊心咒(又稱文殊童子之六字真言、文殊六字咒):
嗡 瓦傑當 那瑪 (om wakrida nama)

《文殊根本續》中云:“文殊童子之六字真言,能令脫離六道之主尊,不可思議、無與倫比、神通廣大,能令脫離一切有海、三大痛苦,令諸魔難以忍受,不雜一切世法,諸魔不侵,令清淨一切三有之業,令獲得一切佛法,遣除一切惡事,諸佛隨喜,圓滿一切,文殊所說諸咒中何為最勝?即此嗡瓦傑當那瑪。”

《金剛藏莊嚴續》中亦云:“此咒殊勝之密咒,大密之咒許聖妙,安住三解脫門中,六波羅蜜極清淨。

又云:“一切佛陀勝智慧,共稱之為文殊尊。”

“僅僅修持此,智慧成無垢,盡說諸論典,現前諸自在,一切之咒王,自己同眾王,趨至諸持明,菩提之彼岸。

諸自在大樂,諸法勝功德,一切金剛持,或諸佛普行,等持亦獲得,余成就何說?

具德勝文殊,勝法語中生,諸佛之梵音,贊為文殊尊。僅依修持此,心願皆圓滿,佛果亦穩成,余尊何須言?
”其他續部中也出現過這一心咒。


漢傳的經典
《六字神咒經》(菩提流志譯):「又法於像前。取旃檀截斷長二指還。晝夜燒供養。是時文殊師利即現身當為說法。所有身患皆悉除愈。得菩薩地自在。

又法於像前。以瞿摩夷塗地。散眾名華。行者於塗地場內一邊坐。誦咒滿一百八遍。經一月得聰明持一切經論。

又法日日隨心常誦莫忘。定受業報亦令消滅。

又法若日別能誦滿一百八遍。臨命終時得見文殊師利。隨心所願皆得受生。文殊師利為利益眾生故。於諸功能中略說少許。」


詳見:
文殊六字咒(增長智慧、滅除罪業、隨願往生淨土)


  在藏傳佛教中,也把白文殊稱為“智慧輪”文殊,因為此本尊賜予智慧極其快速,特別對於增長記憶力、敏捷慧以及演講、辯論的智慧有特殊的效果。

  在2500多年前的釋迦佛時期,並沒有文字經典流傳,佛陀的言教形成文字經典是在佛陀涅槃後,由阿難尊者背誦,其他弟子記錄下來的。佛教經典大概有八千餘卷,可謂汗牛充棟。對於現代人來說,實在難以相信這些經典竟然都出自一個人的記憶,但佛教認為,通過修持,人們完全可以開發出這種超常的記憶力,達到過目不忘,歷耳不失。白文殊正是增長記憶力的一位有力本尊。

  不但如此,修持白文殊還可以增長敏捷慧,由於得到言密加持,修持者可以使自己的舌頭變得異常靈巧,別人需要一天方能讀完的文章,修白文殊成就者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讀完。這聽起來更是匪夷所思。民國時期入藏學法的能海法師曾經說過一個他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他當時跟隨學法的老師是一位被稱為西藏月亮的大師,叫康薩仁波切,據說修持白文殊有相當成就。藏地有口傳整個大藏經的傳統,就是把所有《甘珠爾》和《丹珠爾》對著聽眾讀誦一遍,一般要歷經至少一年之久,而這位康薩仁波切竟然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傳完,這些超凡的能力都來自修持白文殊。

  白文殊有多種傳承,本尊形象也略為有異。這幅唐卡中的白文殊,渾身白如雪山,晶瑩淨潔,一面二臂,身略左傾。右手搭膝拈一支烏巴拉花莖,所拈之花上豎立著一把慧劍,劍尖有火焰圍繞燃燒,象徵以智慧之劍斬斷一切捆縛內心的執著繩索,左手在胸前也持一隻花,延伸到左耳邊之花上有代表般若經之經篋,象徵所有智慧來自般若經典。身上佩戴寶冠、耳環、頸飾、臂鐲、手鐲及腳飾等各種珍寶莊嚴,發結五髻,顏色紺青,上有如意寶珠。面容微笑,外透睿智,如十六歲童子,雙足跏趺坐於蓮花月輪之上。白文殊還有另外一種形象,區別是右手並不持花劍,左手所持花上安置般若經典,其上豎立智慧之劍。
---------------------------------------------------------------------------------------------

【白文殊師利菩薩心咒修持略軌】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覺 佛陀正法以及聖僧眾
因作布施等諸修持故 願證佛境利普有情生

願一切有情眾生能具足福樂與其因
願一切有情眾生能由苦及其因中解脫
願一切有情眾生與無憂樂境無所分離
願一切有情眾生住於平等心中無有愛嗔偏執

波光銀白大海中央涌生蓮華之莖梗
花蕊開敷月座莊嚴其上坐有微妙音
童子之相金剛跏趺身色猶如雪山白
一面二臂勝施印執青蓮妙音尊前禮

誦白文殊心咒:唵 哇基達 那瑪(極力誦)
om wakrida nama

祈求本尊具悲極智光 開我智慧除我愚痴暗
加持令顯通達三藏慧 加持令證無礙大辨才

以此功德願速能 成就白文殊之境 並將一切諸眾生 安立於同等果境

---------------------------------------------------------------------------------------------

白文殊師利略軌導修

白文殊師利是文殊大士五種主要化相之一,其法門利益為特別易令行者生起智慧、長壽及善心。

若欲依此法門作事業閉關的人,應先求得灌頂及自化本尊儀軌之詳細講解,再入關專修。作此閉關,由於法門屬事密部,行者必須十分注重外在的乾淨、整潔。閉關之地必須符合《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所述要求。打掃之方法亦依《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所教授(注:亦可見法師著作《甘露法洋》)。
在佛壇上應供白文殊大士之像或圖片,以及一部佛經及一座小塔,以表佛陀之身、語、意。如果供的是白文殊像,應如法裝髒及開光;若供白文殊圖像或唐卡,則亦要如法恭請大師開光。關中應供食子(torma),以三甜(黃糖、白糖及蜜糖)、三白物(牛奶、酸奶及乳酪)所制。壇前並應供兩套八供,一供自化的本尊,另一供觀想中在虛空對面的本尊,這些食物及供品均應放於未放過肉、蔥或蒜的新盤子中。供燈必須用很乾淨的燈油,香則用事密部專用配方或純檀香或純沉香。
在關期中只可吃以三甜、三白為主的素食,同時必須戒作十惡業。一般來說,夫妻間之正常性行為不算邪淫,但在關期中則應徹底戒任何淫行。在關期中,應每天多次沐浴,穿上白衣來修法,或起碼避免穿黑衣。座墊要採用後高前低或能久坐不累的好座,否則坐得腰酸背痛,根本無法安下心來修法。座墊以白色、紅色、黃色為佳,忌用獸皮。座墊最好能面向東方,或如房間座向不方便,便觀想自己面向東方。在座墊前,我們放一個修法的小幾,上放一碗米以作儀軌中的撒米用途、鈴及杵或一對小鈸,不必準備手鼓。以上所談,乃對閉關者之要求。
日常修此法作為功課的人,可以不必這麼嚴格,能作多少便作多少,總之努力保持乾淨與整潔即可。不茹素的人,最好在早上未吃肉前修此法門,這樣會比較有修持力量。日常修此法門而不是閉關的人,食物可以用其他素供來代替,兩排八供亦可以其他供品隨力供奉來代替。

不論日修或閉關,坐姿以毗盧七支坐姿為宜(注:見《菩提道次第廣論》及法師著作《甘露法洋》等)。

在修誦前,首先應調整發心。我們在心中想“為了去除心中的愚味、黑暗,為了成佛,為了眾生之利益,我現在修此白文殊法門!”

在發心後,我們應觀廣、中或略皈依境於面前虛空中。衲認為大家觀略皈依境便足夠了。我們觀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面前,並想著他是一切上師、祖師、佛陀及三寶的總合體。在誦皈依文時,我們心想:“六道輪迴本質是苦,我極欲離開,故我一心依止三寶!”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覺 佛陀正法以及聖僧眾
因作布施等諸修持故 願證佛境利普有情生

以上是皈依文,必須誦三次或更多次。然後,誦四無量心文:

願一切有情眾生能具足福樂與其因
願一切有情眾生能由苦及其因中解脫
願一切有情眾生與無憂樂境無所分離
願一切有情眾生住於平等心中無有愛嗔偏執


這四無量心文我們應誦三次。在誦念後,觀皈依境化光而融入自己眉心。
在修皈依誦及發心後,我們誦以下四句贊文:

波光銀白大海中央涌生蓮華之莖梗
花蕊開敷月座莊嚴其上坐有微妙音
童子之相金剛跏趺身色猶如雪山白
一面二臂勝施印執青蓮妙音尊前禮


這四句贊文已濃縮地道出了當觀想的面前本尊。首先觀面前虛空中有一廣大之“崩”(bam),字變為大地,外圍是草原及森林,中央有一湖,但這湖中的水是奶水。儀軌中的“波光銀白大海”數字,正指這個乳湖。湖邊的草原長滿漂亮的花朵。此草地並非凡間的草,而是很有彈性的草。森林、草原及乳湖等等,實乃文殊大士之智慧所化現出來的外相。在湖邊的草地上,有兩、三頭六牙白象悠閒地散步、吃草。六牙白象長有六隻象牙。傳統說,六牙白象並不常見於世上,只有值佛示現時,方會出現。為什麼要觀六牙白象呢?這是因為在野獸中以象之力量最大,故以象喻文殊之大智。這些白象並非凡間的畜生道之象,而是文殊之智慧所化出來的。在乳湖上,有金黃色的美麗禽鳥於水面上戲水。在乳湖中,有三種蓮花。什麼是“三種蓮花”呢?蓮花分三類,一為常見的蓮,它們日夜都是打開的;另一為睡蓮,夜晚開,白天閉;第三為另一種蓮,日間開花而晚上閉合。這三種蓮分別表義小乘、大乘顯宗及密法。觀想乳湖中有這三種蓮花,對我們修持小乘、大乘顯宗及密法有吉祥的緣起意義。 在乳湖的最中央,有一朵很大的蓮花,花有八瓣,其莖在乳水中。花莖、根及葉俱金黃色,其花在湖面上,花蕊為橙色,上有一白色藏文“阿”(Ah)字,此字變為本尊白文殊師利大士。

   白文殊師利大師身相一面二臂,全身白色,現為十六歲少年之相。他有兩種常見化相,一為雙手各持一花,花中分別為智慧劍及經函;另一化相只持一花。今天所教的乃後者。我們觀大士雙足跏趺,右手放膝上作勝施印,左手作說法印於胸前,並持一花,大士的手拈著花的莖,此莖延伸至大士左耳邊高度,花的中央有一《般若經》,經上有一豎立的智慧劍。大士身上佩戴寶冠、耳環、頸飾、臂鐲、手鐲及腳飾,穿美麗的天衣,長髮結為三層之髮髻,髻頂有一摩尼寶。

在文殊大士的心中,有一朵八瓣蓮花,蓮瓣是閉合的,但內裡卻十分寬敞廣大。在蓮花內有一個月座,月座上有一個六角型的輪,輪中央豎立著白色藏文“阿” (Ah)字,其六角由“阿”字正前方順時針方向數下去,依次有白色的藏文“唵” 、“哇” 、“基” 、“達” 、“那” 和“瑪”字站立著,字的正面朝向中央的“阿”字。這些咒字全部是豎立的,而非平躺在輪上。我們在心裡要想著,這個六角輪的角十分鋒利,輕輕一碰便能削斷我們的業障,整個心蓮又似太陽般,其光芒及熱力能令我們之業障像牛油般馬上溶掉。

現在已講完本尊之觀想。有時間的人,應於此用一、二小時的時間,努力地清楚觀想每一個細節,包括草原、森林、乳湖、蓮花、本尊、本尊身上的飾物……..等等,以此為修專注禪定的所緣境。沒時間的人,也應用少許時間作這樣的禪定修持。

在修禪定後,我們便誦咒。本尊咒是

唵 哇基達 那瑪
om wakrida nama


誦此咒之數字並無限定,總之越多越好。
在持咒時,分為觀六角輪旋轉及不觀其旋轉兩種方法。觀六角輪旋轉,能極迅速地增長智慧,但亦可能遇上極大的障礙,所以我們以不觀它旋轉為宜。在誦咒時,我們觀靜止的利輪及諸咒字流出甘露,淨化了我們之罪障,並打開了我們的智慧,令我們對佛經中之疑難解開了,也令我們清楚明白三藏一切經論。在持此咒後,我們心想“現在我的智慧已經增長了”

現在衲再教授成就不忘的修持方法。甚麼是“不忘”的成就呢?在佛陀入滅後不久,佛的眾多弟子曾聚集一起,把佛陀的教法結集起來。當時,便有佛陀弟子阿難尊者(Ananda)靠記憶而把佛陀所有開示背誦出來。現在佛經裡的首句全部都是“如是我聞”,此乃阿難尊者背誦時的開場白,意為:“我記得當時聽到。。。。。。”阿難為何能把佛陀幾十年的每一次開示都背誦下來呢?這正是因為他有“不忘”的成就。
若有此成就,我們便能記憶佛經上的每一句話及師長的每一句開示,絕不忘失。修持方法是,我們觀想自己舌上有一個“阿”字,同時口誦“阿 阿 阿 阿 。。。”,以一口氣誦一百次“阿”字,乃至二百、三百或更多次,同時觀舌上之字放光請召諸佛聖眾之智慧化為無數“阿”字降下而融入舌上之“阿”字,此字又複製化出多個“阿”字,由舌而降入自心。以此方法持之以恆觀想,便能增長記憶力。

   若欲修誦《文殊智德贊》或《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應於此時加插入略軌此部分。不欲加誦以上內容的人,此時便可回向

祈求本尊具悲極智光 開我智慧除我愚痴暗
加持令顯通達三藏慧 加持令證無礙大辨才

以此功德願速能 成就白文殊之境
並將一切諸眾生 安立於同等果境


以上為回向文。
  
現在已說完白文殊大士之簡略修持方法。事業閉關之咒要求是在閉關完成六十萬遍咒,但在末法年代,人的善心較小,煩惱卻如江河水般連綿不斷,恐怕應把咒數要求增至一百八十萬,方會有成。日常修誦而無閉關的人,每天隨力誦即可。並無咒數要求。
  
傳承極為重要,故此傳法的師父必須說明自己的傳承。衲的傳承來自色拉寺昧院嘉絨僧堂堪珠仁寶哲(Sermey Gyalrong Khentrul Rinpoche)。堪珠仁寶哲是帕繃喀大師之弟子,卒於1957年。1957年是衲所屬的色拉寺昧院嘉絨僧堂很不好的一年。在這年中,僧堂痛失兩位大師,一為堪珠仁寶哲,另一為薩巴仁寶哲,他們兩位都是衲的恩師,亦是僧堂中德高望重的長老。另外,衲亦曾作白文殊師利的專修閉關。以上說明了衲在本法門上的傳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觀音弟子 的頭像
    觀音弟子

    妙法蓮華觀世音

    觀音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