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心頂禮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因果治病改命法–6.佈施的智慧
著文/常律法師
著文/常律法師
功德大小,不以捐錢多寡而論
自我弘法以來,每當我一再鼓勵信徒們要多佈施行善,功德迴向罪業,以祈消災解厄降福,眾人皆說:「沒有錢如何作功德迴向?」若真如此,人豈無改運之日?聞之,深感眾生愚痴不明佛理而暗自悲傷。
殊不知往往捐少錢行善功德比捐大錢功德還大,而出力又比出錢之功德大,這完全取決於您當時出錢的誠心與力量而定,功德的大小不是決定在捐錢的多與少。
我研究基督教《聖經》時,就有記載一段典故:當耶穌救世主在耶路撒冷要蓋一間教堂佈教,而向全市的子民宣佈,請大家踴躍捐款,若有大善心的人,能捐款感動上帝,教堂上的和平鐘就自動會敲響,以示此人善心最大,將來可蒙主寵愛。
一個教堂鐘聲的故事
此 消息傳遍整個城市,當時城內所有大富之人,皆爭先恐後的捐出很多錢,但捐的最多的人卻還是不能得到和平鐘自響的感應,當眾人心甚詫異時,忽然教堂鐘響了, 震徹全城,市民都跑來看是那位大富人家,捐了多少錢而得感應,結果一看,竟是位穿得破爛的小乞丐,他只捐幾元銅幣而已,大家目瞪口呆,不明其理,便有大弟 子請問耶穌此理何在?
耶 穌乃藉此教化說道:此童雖只投了數元,但那是他乞化多年所積蓄的錢,他全捐出來就等於捐出他全部財產,又當時捐錢的心是多麼的虔誠,他一心祈禱教堂能早日 建立,可常在教堂聽耶穌講道,以洗刷他的罪業,而得天父寵召,其錢雖小,但其誠心可貫天地日月,令天父多麼感動啊!而其他大富之人,所捐之錢雖多,但只為 求出名於世,而得一個不實的善名,其心不誠,故錢捐再多也不能感動天父。
一位貧婦點燈聽法而燈不滅的故事
在 佛教亦有同樣典故:當釋迦佛祖有一晚在舍衛國講經時,每位聽經的人皆需帶一盞油燈放在座位的上方,越有錢的人,油燈就越大。當時有位乞丐老太婆要去聽經, 但因身上只有一文錢不夠買油燈,只好將頭髮剪掉而賣得幾文錢,去油行買一盞最小的油燈,老太婆非常誠心來到會場最偏僻之角落,坐著靜聽佛祖講道,全會場內 就屬她的油燈最小。
當 佛祖講經中,忽然刮來一陣大風,將會場所有燈火都吹滅,只剩老太婆之油燈不滅,雖大風一陣陣的吹嘯著,但那盞油燈依然不熄,眾人甚是驚訝不知其因。當時佛 弟子目腱連尊者請問佛祖為何因,佛祖開示道:老太婆聽經之誠心堅定可貴,感動諸佛,而老太婆這盞心燈,縱宇宙之大風亦不能吹熄,不信者目腱連你可運用神通 之力,再請世上之大風吹之亦不熄。尊者果真用神通請大風吹之而不熄,真所謂「誠者可感動天地諸佛」。
我 曾接觸過很多捐大錢蓋寺廟的人,卻作生意失敗或家庭發生不幸,常來求問師父:為什麼他捐了好幾佰萬蓋廟,不能得到神的庇佑,反災禍連連?甚至師父也曾接觸 一位中部某寺廟主任委員,他說已捐出數佰萬元蓋廟,但生意反而失敗,房子被拍賣,又犯票據法被通緝,他說很奇怪,這寺廟主任委員到副主委、委員,幾乎大家 都作生意倒閉,他是最慘的一位,而且每人當時皆捐出一佰萬以上蓋廟。(當時之一佰萬約現在一仟萬)
捐巨款蓋寺廟仍遭受災難之因果
現今的確有許多捐大錢蓋寺廟仍災禍不斷者,讀者不妨到寺廟查看,很多在廟內功德碑上,當時捐助大錢的名人,現在走投無路的很多。因多年前,經濟景氣最佳之時,在建築業賺大錢的人最多,而這些人捐錢蓋寺廟留名於碑上的為數甚多,如今,這些人生意失敗,犯票據法的亦不少。
許 多人捐大錢蓋寺廟,其心並不誠,乃為名或某種目的而捐;是有所求而捐,不是因慈悲而捐的。如有議員為選舉時拉票,故捐大錢給寺廟,而求其寺廟信徒的選票支 持,故多家大寺廟主委或董事多由地方議員所擔任,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的人捐建寺廟行善乃為宣揚他的知名度,有的是為求一個宗教大機構的主委、榮董、大功德 主之名位而捐的,以求得善名為目的;也有的大富者,為富不仁,平時若向他募捐慈善款項,或親友向他借款週轉,卻一毛不拔,為人品格不佳、惡名昭彰,卻肯捐 幾佰萬元蓋寺廟,這種人我確曾遇到,就居於筆者之鄰居。
像上述這般人,他們縱使捐一佰萬元蓋廟或捐給宗教機構的功德,還不如公務員捐幾仟元作善事的功德,故功德之大小,乃決定在捐錢人的誠心與力量,絕不是在錢數的多寡而定。
最 後我再舉一例,加強說明功德與出錢大小之比較。如我每月只賺二萬元,而您每月賺二十萬元,當然我們倆都很誠心,不為任何目的捐錢作善事,如我長期每月肯捐 出二仟元佈施,而你每月捐一萬元佈施,那我所捐的二仟元功德比您所捐的一萬元的功德還大,因為我每月等於捐出收入之十分之一,而您只捐出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而已,故我奉獻之誠心比您大,自然功德亦較大,這是相當合乎邏輯的,請諸位細參之。
功德大小論發心,非論捐錢多寡
所謂當下功德是論心不論行,這是以入世法而論,若以佛教出世法而言,行善不應執著功德方是真功德真佈施也。佛於《金剛經》言:「菩薩不住色佈施,不住相佈施,是名真佈施。」因師父要教導一般未學佛社會大眾改造命運之法,不得已的一種入世比喻。望學佛者勿妄加批判。
故 我奉勸諸位,若您現在經濟不佳,而又要行善積功德,不要說沒錢,縱使您捐出十元、一佰元作善事,但您之功德卻比那些億萬富翁所捐的十萬、佰萬元的功德還 大,但您必須長期每月行善佈施,不可再造作惡業,才可改變命運、消災得福,一面作善一面又造作惡業,兩相抵消永遠無法改變命運的。
更千萬不要像那些為富不仁不義者,或懷有目的而無有誠心善心佈施行善,而平時卻行作惡事者,就是捐大錢蓋寺廟,終究還是遭受惡報,實是可悲又可憐,眾生不可不知不明也。
捐建神廟,無有功德,反而造罪
有 時捐建神廟不但無有功德,反有罪業,是何道理,令人納悶,很多神廟每逢法會慶典或神明生日時,皆鼓勵信徒供奉雞鴨魚肉等三牲祭拜神明,大量焚燒金紙,以祈 消災解厄,每月每年殺掉無數生靈,造下無量殺業,無形中造成很多信徒造業殺生;而焚燒紙錢不但製造空氣污染,浪費社會大量資源,砍掉廣大森林,破壞地球自 然生態,戕害人類生存空間匪淺。
俗 言:「上蒼有好生之德」,豈有殺生而可求福呢?上天豈能賜福給好殺的人,實不符天理,欲求福消災,得行善佈施助人;欲求健康長壽,需戒殺放生,此乃符合 「因果」之理,豈有濫殺動物之生命而求神明保佑,如此則非正神,是邪魔降世,撥無因果也,此種殘忍無有慈悲心之不良祭拜鬼神風俗,應早日戒除改善,否則造 業受苦無邊!
是故捐建神廟,等於幫助眾人長年累月殺生,助長殺風及浪費國家資源,破壞自然生態,無有功德,反有罪業。神廟應革除此不良風俗,多作一些公益慈善事業,利益眾生,則功德大矣!社會有幸,眾生亦能消災得福,皆大歡喜。
學佛三年未能改變人生命運,得到光明自在,則有學佛知見的障礙
一個人學佛三年,若有智慧,人生則一切光明吉祥,圓滿自在,無所障礙,無論任何人事財物方面都會順利如意;學佛三年,仍有諸多煩惱障礙者,表示自己沒智慧,無智就會造業。
若 將智慧用於佈施,佈施則有功德,可消災得福;若智慧用於往生一事,則往生西方無障礙。所以,智慧用於生、死兩途,皆可獲得圓滿的結果。智慧可以了生脫死, 了生就是所有在世的任何苦惱災難,都可獲得圓滿解脫;脫死就是脫離這個肉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順利無障礙,不會再墮落六道輪迴。
英國的政治家Walpole說過一句話:
人若以理性思考事情,他的世界將是喜劇;人若以感性處理事情,他的人生將呈現悲劇。
This world is a comedy to those that think, a tragedy to those that feel。
美國有位思想哲學家叫愛默生Emerson,他說:
沒有比擁有常識及樸實無華的舉止更令人驚奇。
Nothing astonishes men so much as common sense and plain dealing。
這 種擁有智慧的人,顯現於外表的,就是莊嚴、安詳、高尚,令人望之,覺得充滿希望、信心,心生歡喜。就如佛陀,無論走到那裡,大家都喜歡看到佛陀,彷彿問題 都可以獲得解決;看到觀世音菩薩,就像看到救星一樣。為何眾生看到佛陀、觀世音菩薩會心生歡喜,因為佛菩薩都有無量的智慧。
人若有智慧,第六感就會強烈,就能悟出許多道理,就不會苦惱、不會造業,所以,佛家講的智慧,是既聰明又有修養;世間的聰明,不一定有修養。人有智慧就會內外莊嚴,無論到那裡,言行舉止都會讓人覺得很高尚喜悅。國外有句諺語說:
缺乏追求知識的熱忱,就如無光之火,暗淡無光。
Zeal without knowledge is fire without light
佛於《經集部佈施經》言:有三十七種佈施法,可得諸功德福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說佈施法。有三十七種。
一、以善心而行佈施。得離眾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時施。得三業清淨安穩。
三、常行施。得身心適悅無散亂失。 四、親手施。得手指纖長身相端正。
五、為他施。復得他人行大捨施。 六、依教施。心離取相。得無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嚴眾所愛樂。 八、以上妙香具施。恆得旃檀之香受用供養。
九、以上味施。得上味充益肢體。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穩快樂眾人喜見。
十一、以廣大心施。得無量廣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離饑饉倉庫盈溢。
十三、以漿飲施。得所往之處無諸飢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莊嚴身相。
十五、以住處施。得田宅寬廣樓閣莊嚴。 十六、以臥具施。得生貴族。資具光潔。
十七、以象馬車輦施。得四神足無擁妙用。 十八、以湯藥施。得安穩快樂無諸疾病。
十九、以經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覺支花。
二一、以花鬘施。得脫貪瞋痴垢。 二二、以香施。得離煩惱臭穢。
二三、以傘蓋施。得法自在。 二四、以鈴鐸施。得言音美妙。
二五、以音樂施。得梵音深妙。 二六、以然燈施。得天眼清淨。
二七、以繒綵疋帛施。得解脫衣服。 二八、以香水灑佛塔廟。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二九、以香水浴如來身。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十、以香油塗飾佛像。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一、以香水施浴眾僧。得富貴家生少病安樂。 三二、以慈心施。得顏貌和悅無諸瞋恨。
三三、以悲心施。得離殺害。 三四、以喜心施。得無所畏遠離憂惱。
三五、以捨心施。得離罣礙證寂滅樂。 三六、以種種施。得種種福。
三七、以無住無相心施。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曰:復有十二雜垢佈施,無有功德,何等名為十二種垢施
第一垢佈施者。於多人聚。和合眾中。或於僧中。平等皆有戒智及行功德具足不平等施。
第二垢佈施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緣。或男施女。或女施男。
第三垢佈施者。以怖畏故,捨物施與王家門師。謂是沙門婆羅門等。有如是心。若我於王。得衰 惱者。則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緣故與。名為垢施。
第四垢佈施者。所謂痴心捨物佈施。如彼外道婆羅門等。齋會等施。(指佈施神廟邪師者)
第五垢佈施者。謂見他人所布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慧不。有寂靜不。為有禪 定不。唯見他人如是佈施。他因緣故。內自無思。如是捨物而施與之。(指佈施予犯戒者)
第六垢佈施者。謂前乞者苦求乃與。(指因受人懇求才行佈施者)
第七垢佈施者。知他有物為令他信。方便欲偷捨物與之。後作惡種種侵損。為覓其便。是故與物。
第八垢佈施者。為破壞他和合之事捨物施之。於他二人共為一友。令使別離後覓其便。則與衰惱。
第九垢佈施者。謂為成親。捨物與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
第十垢佈施者。所謂治生。多買食具種種諸物。粟豆果菜。一切雜物。待齋會日。貴賣邀利。得物 自用。微少饒之。(指以高價錢物品販賣於佛寺,再佈施於佛寺者)
第十一垢佈施者。為名稱故捨物佈施。(指為求善名、好名而行佈施者)
第十二垢佈施者。妻子飢貧。以物與之內無善思。
若捐助犯戒不如法的寺廟或慈善機構,無有功德
佛陀制戒,規定出家人弘法利生、蓋建寺廟、創設慈善機構或講經說法,都不得向眾生收錢或訂價收費之營商行為,名為犯戒,當下地獄。而政府法令也規定,寺廟或慈善機構不得訂價收費,是為犯法行為。
現 觀國內少數寺廟慈善機構,仍然設立多種名目向民眾訂價收費,既違背戒律也違犯法律,此種寺廟之僧眾,依佛所言,命終皆得墮入地獄受苦,你若捐助這種寺廟或 慈善機構,是幫助他們犯戒犯法又下地獄,不但無有功德,是為造罪共業,又如何治病改命消業障呢?這就是如佛所開示的第五種雜垢佈施,指佈施給犯戒者,無有 功德。
請問你願捐給一家要訂價收費的老人院、孤兒院、慈善醫院或寺廟嗎?其中之因果道理已是甚為明顯,既知不對,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願意捐助這種寺廟及慈善單位呢?既愚痴又無明,完全無是非善惡之觀念,可悲!可悲!
若為求善名、好名而捐款佈施者,無有功德
現 國內有少數寺廟及慈善機構為吸引更多人捐助,就設立很多名義,如榮董、主委、功德主、檀主、委員等等,若你捐佰萬元或多少款項就可掛上這些善名,就很多人 為了當上某大寺廟或大慈善機構之名位而捐錢,甚至有人為了這種虛榮善名,還向親友借款或標會捐款,強烈地執著美名,這種為善名而捐款,無有功德,又如何能 治病改命,消除業障呢?愚痴可悲。這就是如佛所開示的第十一種雜垢佈施者,指為求善名、好名而佈施者,無有功德。
台灣社會的捐款、募款風氣,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
師父長期住於西方國家,看到國外教堂或慈善機構募款是那麼的清純,絕不開口閉口向你募捐,更不會巧立名義吸引信眾捐款;台灣寺廟及慈善機構這種募款方式,著實令洋人感覺不可思議,令人恥笑不已,而他們教堂或慈善機構更不會巧立名目營商訂價收費。
洋 人信徒無論捐款給教會或慈善機構完全不求任何回饋,也不求上帝神明保佑,更不求任何善名地位,全是出自愛心而捐款,真正符合佛所說的菩薩真佈施的精神。而 且他們的捐款是將全部的房子、土地都捐出來予教堂及慈善單位,不留財產給子孫的,這種愛心的奉獻,是中國人永遠無法做到的,令人感動讚佩!
台灣宗教寺廟慈善機構與信徒的募款捐款方式,令我感到相當羞恥難過與痛心
我常律身為出家人,看到洋人教會這種高貴的宗教情操,及信徒們這種無我無為的真正大愛奉獻精神。反觀台灣宗教寺廟與信徒兩者當中,這種介於類似商業名利買賣交換的捐款募款方式,著實令我感到相當羞恥與痛心!台灣寺廟應有的宗教情操可謂蕩然無存,悲哉!哀哉!
何謂真佈施,方有功德
佛言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慈心不殺。離諸嫉妒。正見相應。遠於不善。堅持禁戒。親近善友。閉惡趣門。開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無求無為,若如是施。是真佈施。是大福田。
複次行施。隨自心願。獲其報應。或以名香用具。親手佈施。得眾人尊重眷屬圓滿富貴安樂之報。或以飲食佈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燈佈施。而得天眼。或以音樂佈施。而得天耳。或以湯藥佈施。而得長壽。或以住處佈施。而得樓閣田園。或以說法佈施。而得甘露。
以十善行施。得十種善報
佛言。若以十善行施。復得十種報應。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婬欲。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瞋。不痴。而得十種善報:
一命不中夭。 二財無散失。 三眷屬清潔。 四所言誠諦。 五離諸嫉妒。
六人所喜見。 七親友和睦。 八不墮貧賤。 九顏貌端正。 十智慧相應。
佛言。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
一身相端嚴。 二氣力增盛。 三壽命延長。 四快樂安隱。 五成就辯才。隨願所求無不圓滿。
佛於《業報差別經》言: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
一者處世如花。 二者身無臭穢。 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 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 六者身常香潔。 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
一者照世如燈。 二者隨所生處。肉眼不壞。 三者得於天眼。 四者於善惡法。得善智慧。
五者除滅大闇。 六者得智慧明。 七者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闇之處。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若復有人拂拭佛塔。獲十功德。何等為十。
一者色相圓滿。 二者身體傭直。 三者音聲微妙。 四者遠離三毒。 五者路無叢刺。
六者種族最上。 七者崇貴自在。 八者命終生天。 九者體離垢染。 十者速證圓寂。
佛於經集部《造立形像福報經》言:捐造佛像有十種功德
一、身形莊嚴潔淨,端正姝妙,常為眾人所共敬愛。
二、所生之處無有諸惡,命終得生梵天。
三、後世常生尊貴家,不墮貧家,氣力雄大。
四、後世生富貴之家。財產珍寶不可稱數。常為宗族所愛重。
五、後世常生帝王公侯賢善之家。
六、後世得作帝王特尊勝諸國王。當為諸王之所歸仰。
七、於梵天壽盡當復來下。生於孝順有道法家。
八、後所生處常為父母之所愛重。壽終復得生於天上。
九、死後不墮三惡道。當自守意,常欲禮佛。尊重於經。
十、常持雜好香華繒綵燈火珍寶奉上佛塔。後無數劫。會當得佛涅槃之道。
作佛形像其福無量無窮盡,不可稱數。後世所生常護佛道。作佛形像譬如天雨人有好舍無所憂畏。
求智慧之三法門:
一、要禮敬諸佛。二、要常聽經聞法。三、要深入經藏。
由此可知,中外對智慧的看法,都是一致的。至於如何求得智慧呢?在此師父列舉求智慧的三大法門供眾參考:
在座的各位不乏學佛逾二、三十年的,到現在都無法做好這三點,這便是缺乏智慧。只有聰明,只知道如何賺錢,如何讓工作事業順利,而這種聰明,卻往往隱約含著業力的成份在裡頭。如果有智慧,就沒有業力的成份,就能擁有智慧,又具有學問,又能斷煩惱。
人若無智學佛佈施都不得功德法益
有些人學佛多年,為了追求名師,追求奇門遁法,追求一些邪說邪法,盲修瞎鍊。連佈施都會想佈施給規模較大的寺廟團體,捐個大錢,可以當個委員、榮董,贊助較大的單位,會比較多人知道,而求個善名;拜師父,就要拜名氣較大的師父,這就是缺乏智慧。
師父有許多皈依弟子一開始學佛,經濟能力小康,學佛幾年,營商賺了大錢,他就要贊助較大的團體,皈依就要皈依名師,覺得與自己的身份地位比較對稱,殊不知名師不等於明師!
不要追逐空相、名相,這就是出世法,佛在《正法念處經》中有開示「十二種佈施功德」,這是有功德的佈施;此外,有十二種雜垢佈施,是沒有功德的佈施。其中第 七種佈施,佛曰:「為求名相而佈施者,為雜垢佈施而無果報功德」,就提到佈施若有分別心者、求名而佈施者,皆無功德。這就是為什麼佈施要有智慧,才會有功 德,方能消除業障。
很 多人捐蓋寺廟數佰萬元,佈施行善,學佛多年,事業仍然失敗,負債纍纍,家庭不安,苦惱不斷。師父數年來曾遇過太多信徒,常請問師父,為什麼他於某寺廟某慈 善團體捐了幾佰萬甚至仟萬元,生意還是失敗,負債跑路,家庭不安,身常生病,求醫無效,難道做善事沒有善報嗎?這就是佈施無智慧所導致的結果,所以佈施無 智是多令人遺憾難過的事情。
為 何有人學佛多年,仍然家中不安,苦惱不斷,諸事不順,原因就是在學佛的過程有瑕疵,心態知見不正,不是用智慧在學佛,是用僥倖心在學佛的。凡遇到任何苦惱災難的事都用求的,卻不恪守五戒,力行十善,而貪、瞋、痴、慢、疑等等習氣又重,不從內修心地,卻由內往外求,名為心外求法,那能享有光明幸福吉祥的人生?若佛菩薩有求必應,豈撥無因果善惡之報呢?這名為學佛的智慧。
一、禮敬諸佛為增長智慧最有感應的法門
十句佛號氣功式拜佛法
師 父告訴各位,如何求得智慧,首先定要「禮敬諸佛」,此為增長智慧最有效的法門。過去大家拜佛,為什麼都不應心,那是拜佛的方法不對。要用智慧拜佛,何謂智 慧拜佛法?為什麼大家拜佛沒有功德,不能消業障?因為部份的人拜佛的時候念頭太多,妄想不斷,這種拜佛就沒有功德,而師父教大家的十句佛號拜佛法,會讓大 家不起妄想,不急不徐,讓心達到真正的平靜。
學 佛要有功德,最重要就來自於「心」。六祖慧能說:心性上的修行,名為功德,即「修心為功;修性為德,名為功德。」若拜佛時心念紛飛不定,怎會有功德呢?師 父常無法理解,大家學佛這麼久,也精進拜佛,為何仍有這麼多苦惱,經常請示師父,他都有拜佛誦經,但仍無法解脫苦惱,難道是佛祖沒庇佑,還是祖先沒保佑, 原因何在?就在於不懂如法的拜佛。
何謂十句佛號氣功式拜佛法
現 在師父就要告訴大家十句佛號的拜佛方法:要不急不徐,讓心完全投入在拜佛的三昧當中,如此拜佛功德無量無邊,可消無數無量劫罪。攸關拜佛的功德,師父都有 記載在「求智慧三法門」一書中。十句佛號拜佛,是每一個動作念一句佛號,拜下去再起來,剛好是十句佛號,讓你皆無其他念頭的空間,一個動作一句佛號,拜下 去前吸大口氣,拜時念十句佛號剛好把氣用完,這叫氣功式拜佛法。這種拜佛的功德,意涵就是拜佛時,一拜一起、一吸一呼間,透過呼氣將體內的氣排出,讓我們 全身肌肉神經全部放鬆,身心靈達到統一的境界。也因為拜佛動作依照血液動力作用,使得體內的血液很快的回到心臟,讓體內每一個細胞都能得到豐富的氧氣,讓 每一個細胞皆沐浴在法喜當中。
拜佛時,體內會產生血的陰離子,活絡腦細胞,增強記憶力,防止老人痴呆症,功效驚人。
這 種原理,就像我們洗澡時,用淋浴淋下全身,猶如湍急的水瀑直瀉而下,那種重力加速度之下,此時的水除豐富的含氧量之外,還有水的陰離子存在,這種陰離子對 身體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增加免疫力immunocompetence及抗體antibody,自然可以排除體內毒素。因為在拜佛的過程中,人體從原本站立 的姿勢,到俯首拜下,血液快速流向腦部,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之下,體內會產生血的陰離子。
這 種血的陰離子,比水的陰離子效用更大,可以促進腦部功能,開發人的覺性,讓我們的腦部細胞活絡,腦下垂體也活絡,刺激中樞神經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使 整個神經都活了過來,神經活起來,體內機能自然好轉,所以可以強化一個人的記憶,還可以治療頭痛、頭暈、老人痴呆症、失憶症,增強記憶力。
大 家也可以看看師父,五十幾歲了,還要攻讀博士學位,如果沒有超強的記憶力、清晰的頭腦,怎麼應付。師父五十幾歲還可以到美國讀碩士,面對一般人認為艱深難 讀的英文,再長的單字,師父卻只要讀個二、三次,就可以記下來,就拿免疫力這個單字來說immunucompetence這麼長,我依然可以很快就記起 來,這樣的記憶力,是以前不可能辦到的,在在證明拜佛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拜佛不但可治療精神病,讓人精神統一、頭腦清明、記憶力提升,不會老人痴呆,還可治療全身痠痛、骨刺、五十肩。
拜 佛除了可以促進腦部功能,增長智慧,開發覺性之外,還可以治療全身的痠痛,如骨刺、神經痛、五十肩、神經病痛;拜佛具有醫療脊椎神經痛,強化內臟功能,增 加細胞帶氧量。現代人精神緊張,壓力又大,全身肌肉神經緊繃,又缺乏運動,長期坐臥,造成脊椎僵硬,難以彎曲,拜佛時,頭很自然頂著地,可將脖子脊椎一節 節拉開,手腳膝蓋重複地一彎一直,使各關節得到鬆弛,活絡背部整條頸椎神經及關節部位,自可防治骨刺、關節炎、神經痛。另外又可調節心律血壓,預防心臟病 及高血壓。
從 這幾年蓮社的服務記錄表中,可以看出國人罹患癌症的比例,平均每四人之中有一人,這種比例實在太高了,可以說癌症是目前死亡的第一殺手。第二名是中風,六 人之中有一人;第三名是心臟病,七人之中有一人。這是從我們每個月亡者助念服務表中所統計出來的結果,這份資料可說非常的正確。這樣的事實值得大家注意。
拜佛可增加免疫力,防治癌症,治病強身,健康長壽
拜 佛不但可以預防高血壓、中風,還可防治癌症。此外,十句佛號拜佛法若能如法禮拜,不到幾下,就會讓人汗流浹背,排除體內毒素,體內毒素一旦降低,自然就可 以治癒癌症。拜佛之後的感覺,可令人法喜充滿,令全身舒暢無比,達到拜佛唸佛兼治病強身之功效,可謂最佳的運動與氣功,非常殊勝,因精神與肉體同時得到最 大的紓放解脫與強化。
當人心情處於忙碌苦惱暴躁時,會影響肺部正常呼吸,變成呼吸短促半停頓狀態,致使體內無法吐出髒空氣,久之,體內就累積過量污濁空氣,導致細胞缺氧而產生癌病變。拜佛可令呼吸順暢,排出體內廢氣,吸收大量氧氣,活絡細胞,抑制癌細胞,可強身治病健康又長壽。
而據醫學研究,人在喜悅的時候,腦中會分泌一種安多芬ENDORPHINS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可以增加體內T細胞(淋巴球),製造免疫力物質,它自然會消除癌的病毒,而達到防癌抗病的效果,故拜佛、唸佛是最佳的強身治病良藥。
拜佛的法喜
拜佛的法喜可以滲透到心靈深處,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喜悅。世間的喜無法真正深入內心,世間的歡喜皆是短暫的,且總伴隨一份憂愁的成份在裡頭,世間的歡喜都無法圓滿的。只有法喜才能充滿,因法喜是無雜無染的,是完全無任何憂愁,這種從「法」當中得到歡喜,就叫法喜。
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佛說拜五十三佛或禮敬諸佛,可消五逆十惡重罪及累世罪業。世間最重的罪,就是五逆十惡罪:殺父、弒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麼重的罪都可消除。故拜佛不僅能強身治病,還能增加智慧、消除業障,拜佛有多種利益功德,大家要拜否?
自己若擁有了智慧,出世間、入世間的事情,都可以圓滿如願。若對治世間任何事都不圓滿,都有缺憾,都無法如意,這就不是用智慧在處世。這就是為什麼求智慧首要「禮敬諸佛」。
此外,拜佛還有許多規矩,拜佛之後要念一遍迴向文,還要三皈依,再迴向個人,請參考本書第五十頁內容,教導大家如法的拜佛,定讓大家拜得功德圓滿,智慧增長,健康長壽,世間一切事情皆如意吉祥。這是師父講的求智慧的法門,第一點禮敬諸佛菩薩。
佛於阿含部上《業報差別經》曰:若有眾生。禮拜諸佛。得十種功德。
一者得妙色好聲。 二者有所發言人皆信服。 三者處眾無畏。 四者天人愛護。
五者具足威勢。 六者威勢眾生。皆來親附。 七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禮佛形像生恭敬心之功德
其有眾生見佛形像生恭敬心。叉手自皈佛塔舍利者。死後百劫不復入於地獄畜生餓鬼道中。死即生天。天上壽終。復生世間勢富之家。如是受福不可稱數。會當得佛涅槃之道。
二、要常聽經聞法,自可增長智慧
佛於《正法念處經》六十三卷說:「常聽經聞法,可得三十二種功德,增長智慧,財物富樂」,為改命治病最佳法門。
一、種諸善根 二、通達經義 三、調伏散心 四、戒施智慧
五、滅生死罪 六、令他成器 七、不退道心 八、離於憍慢
九、得滅眾苦 十、成就善根 十一、解脫煩惱 十二、能捨邪見
十三、除斷惡念 十四、滅不善覺 十五、善心增長 十六、避不善因
十七、行不放逸 十八、親近善友 十九、斷奸嫉心 二十、當行孝順
二一、不樂異法 二二、增長壽命 二三、眾人所欽 二四、諸天護念
二五、成就憶念 二六、財物富樂 二七、增長智慧 二八、知恩報恩
二九、修行念死 三十、死時不悔 三一、增長淨心 三二、終得涅槃
佛說:「眾生只要以短暫時間聽經聞法,可調伏散亂傲慢心,即得無量福報矣。」
佛於《正法念處經》曰:「聞法須臾,可得福無量。智慧通達。」(《大藏津要》第一百九十三頁)
佛告阿難。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
汝 當廣為諸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白衣人民說之。並當廣為說。佈施種生死糧。其有齋日。施設飯食。請召四輩。高經賢者沙門道人。施設高座。論講佛經。 燒香然燈。光明達天。諸天喜笑。皆下虛空。側耳來聽。莫不欣然。男子女人。其有聞此經者。及奉持讀誦者。莫不得福者。佛說經已。阿難歡喜。起為佛作禮。請 大家恭閱《業報差別經》。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正智報。
一者善能諮問智慧沙門婆羅門。 二者顯說善法。 三者聞持正法。
四者見說定法。嘆言善哉。 五者樂說正法。 六者親近正智人。
七者攝護正法。 八者勤修多聞。 九者遠離邪見。
十者見痴惡人。不生輕賤。
以是十業。得正智報。
三、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佛曰:「若人能於經典中讀誦抄寫,常得歡喜,速獲安樂。為改命治病最速法門。」
佛於《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說:「若人能於是經典中讀誦抄寫,當知是人,自請如來轉妙法輪,受持一切諸佛甚深法藏,常得歡喜,速獲安樂,於未來世當得作佛。」
我 們今天讀經典就像請佛陀轉法輪一般,讀久就會得到法義,未來世得以成佛。聽經聞法得法喜之後,要去信樂受持,方能證得般若智慧,就像師父教大眾拜佛的方 法,要實際去信樂受持,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進而向人宣說解釋,也間接協助他人學佛,如此方證菩提。所謂菩提是般若、是智慧、是定力、是福慧、是菩薩心、 是覺性、是持戒等,這是指法方面,統一概括而稱為智慧與定力。
行十善業之五種福報
佛於《分別善惡所起經》曰:
不殺可得五福
佛言人於世間。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何等五:
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害。 四者得上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今見百歲者。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樂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殺。
不盜可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取他人財物。道中不拾遺。心不貪利。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財物日增。 二者不亡遺。 三者無所畏。 四者得上天,天上多珍寶。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保守其財產。縣官盜賊不敢侵犯取其財;今現有保財至老者。皆故世宿命不敢取他人財物所致也。亡無多少令人憂惱。亡遺不如保在。如是分明。慎莫取他人財物。
不邪淫可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犯他人婦女。不念邪僻。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不亡費。 二者不畏縣官。 三者不畏人。 四者得上天,天上玉女作婦。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多端正婦;今尊者見有若干婦。端正好色。皆故世宿命不犯他人婦女所致也。
不兩舌,不惡口可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兩舌言人。不惡口罵人。不妄言綺語。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語言皆信。 二者為人所愛。 三者口氣香好。 四者得上天。為諸天所敬。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人好口齒。他人不敢以惡語污之;今見一生不被口謗者。皆故世宿命護口善言所致也。
不飲酒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飲酒醉。從不醉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傳言上事。進見長吏。語言不謬誤。亦仕宦如意。二者家事修治。常有餘財。三者假借求利併得。亦為人所敬愛。 四者得上天。亦為諸天所尊重。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潔白自喜。黠慧曉事。皆從故世宿命不飲酒所致。慎莫飲酒。
不貪又喜好佈施得五善(不貪)
佛言人於世不慳貪。好喜佈施愛視諸家親屬貧窮者。若乞丐飲食常當使飽,衣當完好,得五善:
一者財產日增。 二者為諸天下人所稱譽。 三者為州郡國所尊敬。 四者得上天。天上所得。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大富樂為眾人所敬。皆故世宿命佈施行善所致。
不恐不加痛擾亂他人得五善(不瞋)
佛言人於世間。不持刀杖恐人。不以手足加痛。於人不鬥亂別離人。己所不欲不施於人得五善:
一者身體強健。 二者臥起常安隱。 三者為諸天龍鬼神所護視。四者得上天。天上樂無極。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身體完具無疾病;今見有從生至老。無有疾病者。是皆故世宿命不加痛於人所致。如是分明。慎莫加惡於人。
不瞋敬賢者,忍愚者得五善(不瞋)
佛言人於世間。和心不瞋恚。見賢者敬之。愚者忍之。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為人所稱譽。 二者人見之皆歡喜。 三者身自安隱亦潤澤好。四者得上天。天上端正淨潔。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人善性。端正姝好;今見有好人萬人之選。皆故世宿命和心善性忍辱所致也。不瞋恚如是分明。慎莫瞋恚於人。
喜結法緣可得五善(不痴)
佛言人於世間。有明經賢者。若沙門道士喜往問度世之道。心不嫉妒貪愛高遠賢者。從是得五善:
一者得黠慧。 二者多聞。亦多知多見。 三者多敬嘆之。 四者得上天。天上識所學。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即明經曉道。為國家所敬重。亦為人所歸仰;今見有明經曉道者。此皆故世宿命作道行德所致也。如是分明。亦可行道德。
孝順父母,敬老尊賢得五善(不慢)
佛言人於世間。孝順父母敬事長老。恭執謙卑先跪後起。後言先止。常教惡人為善。從是得五善:
一者為人所敬愛。 二者人皆道其善。 三者自意歡喜。 四者得上天,為諸天所敬愛。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眾人所媚愛。今見有善心孝順。為眾人所媚愛者。皆是故世宿命孝順敬事長老所致。如是分明。可作孝順。事於長老。
善心好意,禮節兼備可得五善(不慢)
佛言人於世間。用諫曉事。善心好意。敬事尊老。禮節兼備。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仕宦得好職。二者在官疾遷。賣買得利。三者百姓見之皆歡喜。四者得上諸天。見之皆歡喜。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王侯公卿作子。皆故世宿命行禮作福所致。如是分明。慎莫憍慢於人。
自我弘法以來,每當我一再鼓勵信徒們要多佈施行善,功德迴向罪業,以祈消災解厄降福,眾人皆說:「沒有錢如何作功德迴向?」若真如此,人豈無改運之日?聞之,深感眾生愚痴不明佛理而暗自悲傷。
殊不知往往捐少錢行善功德比捐大錢功德還大,而出力又比出錢之功德大,這完全取決於您當時出錢的誠心與力量而定,功德的大小不是決定在捐錢的多與少。
我研究基督教《聖經》時,就有記載一段典故:當耶穌救世主在耶路撒冷要蓋一間教堂佈教,而向全市的子民宣佈,請大家踴躍捐款,若有大善心的人,能捐款感動上帝,教堂上的和平鐘就自動會敲響,以示此人善心最大,將來可蒙主寵愛。
一個教堂鐘聲的故事
此 消息傳遍整個城市,當時城內所有大富之人,皆爭先恐後的捐出很多錢,但捐的最多的人卻還是不能得到和平鐘自響的感應,當眾人心甚詫異時,忽然教堂鐘響了, 震徹全城,市民都跑來看是那位大富人家,捐了多少錢而得感應,結果一看,竟是位穿得破爛的小乞丐,他只捐幾元銅幣而已,大家目瞪口呆,不明其理,便有大弟 子請問耶穌此理何在?
耶 穌乃藉此教化說道:此童雖只投了數元,但那是他乞化多年所積蓄的錢,他全捐出來就等於捐出他全部財產,又當時捐錢的心是多麼的虔誠,他一心祈禱教堂能早日 建立,可常在教堂聽耶穌講道,以洗刷他的罪業,而得天父寵召,其錢雖小,但其誠心可貫天地日月,令天父多麼感動啊!而其他大富之人,所捐之錢雖多,但只為 求出名於世,而得一個不實的善名,其心不誠,故錢捐再多也不能感動天父。
一位貧婦點燈聽法而燈不滅的故事
在 佛教亦有同樣典故:當釋迦佛祖有一晚在舍衛國講經時,每位聽經的人皆需帶一盞油燈放在座位的上方,越有錢的人,油燈就越大。當時有位乞丐老太婆要去聽經, 但因身上只有一文錢不夠買油燈,只好將頭髮剪掉而賣得幾文錢,去油行買一盞最小的油燈,老太婆非常誠心來到會場最偏僻之角落,坐著靜聽佛祖講道,全會場內 就屬她的油燈最小。
當 佛祖講經中,忽然刮來一陣大風,將會場所有燈火都吹滅,只剩老太婆之油燈不滅,雖大風一陣陣的吹嘯著,但那盞油燈依然不熄,眾人甚是驚訝不知其因。當時佛 弟子目腱連尊者請問佛祖為何因,佛祖開示道:老太婆聽經之誠心堅定可貴,感動諸佛,而老太婆這盞心燈,縱宇宙之大風亦不能吹熄,不信者目腱連你可運用神通 之力,再請世上之大風吹之亦不熄。尊者果真用神通請大風吹之而不熄,真所謂「誠者可感動天地諸佛」。
我 曾接觸過很多捐大錢蓋寺廟的人,卻作生意失敗或家庭發生不幸,常來求問師父:為什麼他捐了好幾佰萬蓋廟,不能得到神的庇佑,反災禍連連?甚至師父也曾接觸 一位中部某寺廟主任委員,他說已捐出數佰萬元蓋廟,但生意反而失敗,房子被拍賣,又犯票據法被通緝,他說很奇怪,這寺廟主任委員到副主委、委員,幾乎大家 都作生意倒閉,他是最慘的一位,而且每人當時皆捐出一佰萬以上蓋廟。(當時之一佰萬約現在一仟萬)
捐巨款蓋寺廟仍遭受災難之因果
現今的確有許多捐大錢蓋寺廟仍災禍不斷者,讀者不妨到寺廟查看,很多在廟內功德碑上,當時捐助大錢的名人,現在走投無路的很多。因多年前,經濟景氣最佳之時,在建築業賺大錢的人最多,而這些人捐錢蓋寺廟留名於碑上的為數甚多,如今,這些人生意失敗,犯票據法的亦不少。
許 多人捐大錢蓋寺廟,其心並不誠,乃為名或某種目的而捐;是有所求而捐,不是因慈悲而捐的。如有議員為選舉時拉票,故捐大錢給寺廟,而求其寺廟信徒的選票支 持,故多家大寺廟主委或董事多由地方議員所擔任,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的人捐建寺廟行善乃為宣揚他的知名度,有的是為求一個宗教大機構的主委、榮董、大功德 主之名位而捐的,以求得善名為目的;也有的大富者,為富不仁,平時若向他募捐慈善款項,或親友向他借款週轉,卻一毛不拔,為人品格不佳、惡名昭彰,卻肯捐 幾佰萬元蓋寺廟,這種人我確曾遇到,就居於筆者之鄰居。
像上述這般人,他們縱使捐一佰萬元蓋廟或捐給宗教機構的功德,還不如公務員捐幾仟元作善事的功德,故功德之大小,乃決定在捐錢人的誠心與力量,絕不是在錢數的多寡而定。
最 後我再舉一例,加強說明功德與出錢大小之比較。如我每月只賺二萬元,而您每月賺二十萬元,當然我們倆都很誠心,不為任何目的捐錢作善事,如我長期每月肯捐 出二仟元佈施,而你每月捐一萬元佈施,那我所捐的二仟元功德比您所捐的一萬元的功德還大,因為我每月等於捐出收入之十分之一,而您只捐出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而已,故我奉獻之誠心比您大,自然功德亦較大,這是相當合乎邏輯的,請諸位細參之。
功德大小論發心,非論捐錢多寡
所謂當下功德是論心不論行,這是以入世法而論,若以佛教出世法而言,行善不應執著功德方是真功德真佈施也。佛於《金剛經》言:「菩薩不住色佈施,不住相佈施,是名真佈施。」因師父要教導一般未學佛社會大眾改造命運之法,不得已的一種入世比喻。望學佛者勿妄加批判。
故 我奉勸諸位,若您現在經濟不佳,而又要行善積功德,不要說沒錢,縱使您捐出十元、一佰元作善事,但您之功德卻比那些億萬富翁所捐的十萬、佰萬元的功德還 大,但您必須長期每月行善佈施,不可再造作惡業,才可改變命運、消災得福,一面作善一面又造作惡業,兩相抵消永遠無法改變命運的。
更千萬不要像那些為富不仁不義者,或懷有目的而無有誠心善心佈施行善,而平時卻行作惡事者,就是捐大錢蓋寺廟,終究還是遭受惡報,實是可悲又可憐,眾生不可不知不明也。
捐建神廟,無有功德,反而造罪
有 時捐建神廟不但無有功德,反有罪業,是何道理,令人納悶,很多神廟每逢法會慶典或神明生日時,皆鼓勵信徒供奉雞鴨魚肉等三牲祭拜神明,大量焚燒金紙,以祈 消災解厄,每月每年殺掉無數生靈,造下無量殺業,無形中造成很多信徒造業殺生;而焚燒紙錢不但製造空氣污染,浪費社會大量資源,砍掉廣大森林,破壞地球自 然生態,戕害人類生存空間匪淺。
俗 言:「上蒼有好生之德」,豈有殺生而可求福呢?上天豈能賜福給好殺的人,實不符天理,欲求福消災,得行善佈施助人;欲求健康長壽,需戒殺放生,此乃符合 「因果」之理,豈有濫殺動物之生命而求神明保佑,如此則非正神,是邪魔降世,撥無因果也,此種殘忍無有慈悲心之不良祭拜鬼神風俗,應早日戒除改善,否則造 業受苦無邊!
是故捐建神廟,等於幫助眾人長年累月殺生,助長殺風及浪費國家資源,破壞自然生態,無有功德,反有罪業。神廟應革除此不良風俗,多作一些公益慈善事業,利益眾生,則功德大矣!社會有幸,眾生亦能消災得福,皆大歡喜。
學佛三年未能改變人生命運,得到光明自在,則有學佛知見的障礙
一個人學佛三年,若有智慧,人生則一切光明吉祥,圓滿自在,無所障礙,無論任何人事財物方面都會順利如意;學佛三年,仍有諸多煩惱障礙者,表示自己沒智慧,無智就會造業。
若 將智慧用於佈施,佈施則有功德,可消災得福;若智慧用於往生一事,則往生西方無障礙。所以,智慧用於生、死兩途,皆可獲得圓滿的結果。智慧可以了生脫死, 了生就是所有在世的任何苦惱災難,都可獲得圓滿解脫;脫死就是脫離這個肉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順利無障礙,不會再墮落六道輪迴。
英國的政治家Walpole說過一句話:
人若以理性思考事情,他的世界將是喜劇;人若以感性處理事情,他的人生將呈現悲劇。
This world is a comedy to those that think, a tragedy to those that feel。
美國有位思想哲學家叫愛默生Emerson,他說:
沒有比擁有常識及樸實無華的舉止更令人驚奇。
Nothing astonishes men so much as common sense and plain dealing。
這 種擁有智慧的人,顯現於外表的,就是莊嚴、安詳、高尚,令人望之,覺得充滿希望、信心,心生歡喜。就如佛陀,無論走到那裡,大家都喜歡看到佛陀,彷彿問題 都可以獲得解決;看到觀世音菩薩,就像看到救星一樣。為何眾生看到佛陀、觀世音菩薩會心生歡喜,因為佛菩薩都有無量的智慧。
人若有智慧,第六感就會強烈,就能悟出許多道理,就不會苦惱、不會造業,所以,佛家講的智慧,是既聰明又有修養;世間的聰明,不一定有修養。人有智慧就會內外莊嚴,無論到那裡,言行舉止都會讓人覺得很高尚喜悅。國外有句諺語說:
缺乏追求知識的熱忱,就如無光之火,暗淡無光。
Zeal without knowledge is fire without light
佛於《經集部佈施經》言:有三十七種佈施法,可得諸功德福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說佈施法。有三十七種。
一、以善心而行佈施。得離眾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時施。得三業清淨安穩。
三、常行施。得身心適悅無散亂失。 四、親手施。得手指纖長身相端正。
五、為他施。復得他人行大捨施。 六、依教施。心離取相。得無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嚴眾所愛樂。 八、以上妙香具施。恆得旃檀之香受用供養。
九、以上味施。得上味充益肢體。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穩快樂眾人喜見。
十一、以廣大心施。得無量廣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離饑饉倉庫盈溢。
十三、以漿飲施。得所往之處無諸飢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莊嚴身相。
十五、以住處施。得田宅寬廣樓閣莊嚴。 十六、以臥具施。得生貴族。資具光潔。
十七、以象馬車輦施。得四神足無擁妙用。 十八、以湯藥施。得安穩快樂無諸疾病。
十九、以經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覺支花。
二一、以花鬘施。得脫貪瞋痴垢。 二二、以香施。得離煩惱臭穢。
二三、以傘蓋施。得法自在。 二四、以鈴鐸施。得言音美妙。
二五、以音樂施。得梵音深妙。 二六、以然燈施。得天眼清淨。
二七、以繒綵疋帛施。得解脫衣服。 二八、以香水灑佛塔廟。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二九、以香水浴如來身。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十、以香油塗飾佛像。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一、以香水施浴眾僧。得富貴家生少病安樂。 三二、以慈心施。得顏貌和悅無諸瞋恨。
三三、以悲心施。得離殺害。 三四、以喜心施。得無所畏遠離憂惱。
三五、以捨心施。得離罣礙證寂滅樂。 三六、以種種施。得種種福。
三七、以無住無相心施。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曰:復有十二雜垢佈施,無有功德,何等名為十二種垢施
第一垢佈施者。於多人聚。和合眾中。或於僧中。平等皆有戒智及行功德具足不平等施。
第二垢佈施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緣。或男施女。或女施男。
第三垢佈施者。以怖畏故,捨物施與王家門師。謂是沙門婆羅門等。有如是心。若我於王。得衰 惱者。則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緣故與。名為垢施。
第四垢佈施者。所謂痴心捨物佈施。如彼外道婆羅門等。齋會等施。(指佈施神廟邪師者)
第五垢佈施者。謂見他人所布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慧不。有寂靜不。為有禪 定不。唯見他人如是佈施。他因緣故。內自無思。如是捨物而施與之。(指佈施予犯戒者)
第六垢佈施者。謂前乞者苦求乃與。(指因受人懇求才行佈施者)
第七垢佈施者。知他有物為令他信。方便欲偷捨物與之。後作惡種種侵損。為覓其便。是故與物。
第八垢佈施者。為破壞他和合之事捨物施之。於他二人共為一友。令使別離後覓其便。則與衰惱。
第九垢佈施者。謂為成親。捨物與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
第十垢佈施者。所謂治生。多買食具種種諸物。粟豆果菜。一切雜物。待齋會日。貴賣邀利。得物 自用。微少饒之。(指以高價錢物品販賣於佛寺,再佈施於佛寺者)
第十一垢佈施者。為名稱故捨物佈施。(指為求善名、好名而行佈施者)
第十二垢佈施者。妻子飢貧。以物與之內無善思。
若捐助犯戒不如法的寺廟或慈善機構,無有功德
佛陀制戒,規定出家人弘法利生、蓋建寺廟、創設慈善機構或講經說法,都不得向眾生收錢或訂價收費之營商行為,名為犯戒,當下地獄。而政府法令也規定,寺廟或慈善機構不得訂價收費,是為犯法行為。
現 觀國內少數寺廟慈善機構,仍然設立多種名目向民眾訂價收費,既違背戒律也違犯法律,此種寺廟之僧眾,依佛所言,命終皆得墮入地獄受苦,你若捐助這種寺廟或 慈善機構,是幫助他們犯戒犯法又下地獄,不但無有功德,是為造罪共業,又如何治病改命消業障呢?這就是如佛所開示的第五種雜垢佈施,指佈施給犯戒者,無有 功德。
請問你願捐給一家要訂價收費的老人院、孤兒院、慈善醫院或寺廟嗎?其中之因果道理已是甚為明顯,既知不對,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願意捐助這種寺廟及慈善單位呢?既愚痴又無明,完全無是非善惡之觀念,可悲!可悲!
若為求善名、好名而捐款佈施者,無有功德
現 國內有少數寺廟及慈善機構為吸引更多人捐助,就設立很多名義,如榮董、主委、功德主、檀主、委員等等,若你捐佰萬元或多少款項就可掛上這些善名,就很多人 為了當上某大寺廟或大慈善機構之名位而捐錢,甚至有人為了這種虛榮善名,還向親友借款或標會捐款,強烈地執著美名,這種為善名而捐款,無有功德,又如何能 治病改命,消除業障呢?愚痴可悲。這就是如佛所開示的第十一種雜垢佈施者,指為求善名、好名而佈施者,無有功德。
台灣社會的捐款、募款風氣,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
師父長期住於西方國家,看到國外教堂或慈善機構募款是那麼的清純,絕不開口閉口向你募捐,更不會巧立名義吸引信眾捐款;台灣寺廟及慈善機構這種募款方式,著實令洋人感覺不可思議,令人恥笑不已,而他們教堂或慈善機構更不會巧立名目營商訂價收費。
洋 人信徒無論捐款給教會或慈善機構完全不求任何回饋,也不求上帝神明保佑,更不求任何善名地位,全是出自愛心而捐款,真正符合佛所說的菩薩真佈施的精神。而 且他們的捐款是將全部的房子、土地都捐出來予教堂及慈善單位,不留財產給子孫的,這種愛心的奉獻,是中國人永遠無法做到的,令人感動讚佩!
台灣宗教寺廟慈善機構與信徒的募款捐款方式,令我感到相當羞恥難過與痛心
我常律身為出家人,看到洋人教會這種高貴的宗教情操,及信徒們這種無我無為的真正大愛奉獻精神。反觀台灣宗教寺廟與信徒兩者當中,這種介於類似商業名利買賣交換的捐款募款方式,著實令我感到相當羞恥與痛心!台灣寺廟應有的宗教情操可謂蕩然無存,悲哉!哀哉!
何謂真佈施,方有功德
佛言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慈心不殺。離諸嫉妒。正見相應。遠於不善。堅持禁戒。親近善友。閉惡趣門。開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無求無為,若如是施。是真佈施。是大福田。
複次行施。隨自心願。獲其報應。或以名香用具。親手佈施。得眾人尊重眷屬圓滿富貴安樂之報。或以飲食佈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燈佈施。而得天眼。或以音樂佈施。而得天耳。或以湯藥佈施。而得長壽。或以住處佈施。而得樓閣田園。或以說法佈施。而得甘露。
以十善行施。得十種善報
佛言。若以十善行施。復得十種報應。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婬欲。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瞋。不痴。而得十種善報:
一命不中夭。 二財無散失。 三眷屬清潔。 四所言誠諦。 五離諸嫉妒。
六人所喜見。 七親友和睦。 八不墮貧賤。 九顏貌端正。 十智慧相應。
佛言。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
一身相端嚴。 二氣力增盛。 三壽命延長。 四快樂安隱。 五成就辯才。隨願所求無不圓滿。
佛於《業報差別經》言: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
一者處世如花。 二者身無臭穢。 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 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 六者身常香潔。 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
一者照世如燈。 二者隨所生處。肉眼不壞。 三者得於天眼。 四者於善惡法。得善智慧。
五者除滅大闇。 六者得智慧明。 七者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闇之處。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若復有人拂拭佛塔。獲十功德。何等為十。
一者色相圓滿。 二者身體傭直。 三者音聲微妙。 四者遠離三毒。 五者路無叢刺。
六者種族最上。 七者崇貴自在。 八者命終生天。 九者體離垢染。 十者速證圓寂。
佛於經集部《造立形像福報經》言:捐造佛像有十種功德
一、身形莊嚴潔淨,端正姝妙,常為眾人所共敬愛。
二、所生之處無有諸惡,命終得生梵天。
三、後世常生尊貴家,不墮貧家,氣力雄大。
四、後世生富貴之家。財產珍寶不可稱數。常為宗族所愛重。
五、後世常生帝王公侯賢善之家。
六、後世得作帝王特尊勝諸國王。當為諸王之所歸仰。
七、於梵天壽盡當復來下。生於孝順有道法家。
八、後所生處常為父母之所愛重。壽終復得生於天上。
九、死後不墮三惡道。當自守意,常欲禮佛。尊重於經。
十、常持雜好香華繒綵燈火珍寶奉上佛塔。後無數劫。會當得佛涅槃之道。
作佛形像其福無量無窮盡,不可稱數。後世所生常護佛道。作佛形像譬如天雨人有好舍無所憂畏。
求智慧之三法門:
一、要禮敬諸佛。二、要常聽經聞法。三、要深入經藏。
由此可知,中外對智慧的看法,都是一致的。至於如何求得智慧呢?在此師父列舉求智慧的三大法門供眾參考:
在座的各位不乏學佛逾二、三十年的,到現在都無法做好這三點,這便是缺乏智慧。只有聰明,只知道如何賺錢,如何讓工作事業順利,而這種聰明,卻往往隱約含著業力的成份在裡頭。如果有智慧,就沒有業力的成份,就能擁有智慧,又具有學問,又能斷煩惱。
人若無智學佛佈施都不得功德法益
有些人學佛多年,為了追求名師,追求奇門遁法,追求一些邪說邪法,盲修瞎鍊。連佈施都會想佈施給規模較大的寺廟團體,捐個大錢,可以當個委員、榮董,贊助較大的單位,會比較多人知道,而求個善名;拜師父,就要拜名氣較大的師父,這就是缺乏智慧。
師父有許多皈依弟子一開始學佛,經濟能力小康,學佛幾年,營商賺了大錢,他就要贊助較大的團體,皈依就要皈依名師,覺得與自己的身份地位比較對稱,殊不知名師不等於明師!
不要追逐空相、名相,這就是出世法,佛在《正法念處經》中有開示「十二種佈施功德」,這是有功德的佈施;此外,有十二種雜垢佈施,是沒有功德的佈施。其中第 七種佈施,佛曰:「為求名相而佈施者,為雜垢佈施而無果報功德」,就提到佈施若有分別心者、求名而佈施者,皆無功德。這就是為什麼佈施要有智慧,才會有功 德,方能消除業障。
很 多人捐蓋寺廟數佰萬元,佈施行善,學佛多年,事業仍然失敗,負債纍纍,家庭不安,苦惱不斷。師父數年來曾遇過太多信徒,常請問師父,為什麼他於某寺廟某慈 善團體捐了幾佰萬甚至仟萬元,生意還是失敗,負債跑路,家庭不安,身常生病,求醫無效,難道做善事沒有善報嗎?這就是佈施無智慧所導致的結果,所以佈施無 智是多令人遺憾難過的事情。
為 何有人學佛多年,仍然家中不安,苦惱不斷,諸事不順,原因就是在學佛的過程有瑕疵,心態知見不正,不是用智慧在學佛,是用僥倖心在學佛的。凡遇到任何苦惱災難的事都用求的,卻不恪守五戒,力行十善,而貪、瞋、痴、慢、疑等等習氣又重,不從內修心地,卻由內往外求,名為心外求法,那能享有光明幸福吉祥的人生?若佛菩薩有求必應,豈撥無因果善惡之報呢?這名為學佛的智慧。
一、禮敬諸佛為增長智慧最有感應的法門
十句佛號氣功式拜佛法
師 父告訴各位,如何求得智慧,首先定要「禮敬諸佛」,此為增長智慧最有效的法門。過去大家拜佛,為什麼都不應心,那是拜佛的方法不對。要用智慧拜佛,何謂智 慧拜佛法?為什麼大家拜佛沒有功德,不能消業障?因為部份的人拜佛的時候念頭太多,妄想不斷,這種拜佛就沒有功德,而師父教大家的十句佛號拜佛法,會讓大 家不起妄想,不急不徐,讓心達到真正的平靜。
學 佛要有功德,最重要就來自於「心」。六祖慧能說:心性上的修行,名為功德,即「修心為功;修性為德,名為功德。」若拜佛時心念紛飛不定,怎會有功德呢?師 父常無法理解,大家學佛這麼久,也精進拜佛,為何仍有這麼多苦惱,經常請示師父,他都有拜佛誦經,但仍無法解脫苦惱,難道是佛祖沒庇佑,還是祖先沒保佑, 原因何在?就在於不懂如法的拜佛。
何謂十句佛號氣功式拜佛法
現 在師父就要告訴大家十句佛號的拜佛方法:要不急不徐,讓心完全投入在拜佛的三昧當中,如此拜佛功德無量無邊,可消無數無量劫罪。攸關拜佛的功德,師父都有 記載在「求智慧三法門」一書中。十句佛號拜佛,是每一個動作念一句佛號,拜下去再起來,剛好是十句佛號,讓你皆無其他念頭的空間,一個動作一句佛號,拜下 去前吸大口氣,拜時念十句佛號剛好把氣用完,這叫氣功式拜佛法。這種拜佛的功德,意涵就是拜佛時,一拜一起、一吸一呼間,透過呼氣將體內的氣排出,讓我們 全身肌肉神經全部放鬆,身心靈達到統一的境界。也因為拜佛動作依照血液動力作用,使得體內的血液很快的回到心臟,讓體內每一個細胞都能得到豐富的氧氣,讓 每一個細胞皆沐浴在法喜當中。
拜佛時,體內會產生血的陰離子,活絡腦細胞,增強記憶力,防止老人痴呆症,功效驚人。
這 種原理,就像我們洗澡時,用淋浴淋下全身,猶如湍急的水瀑直瀉而下,那種重力加速度之下,此時的水除豐富的含氧量之外,還有水的陰離子存在,這種陰離子對 身體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增加免疫力immunocompetence及抗體antibody,自然可以排除體內毒素。因為在拜佛的過程中,人體從原本站立 的姿勢,到俯首拜下,血液快速流向腦部,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之下,體內會產生血的陰離子。
這 種血的陰離子,比水的陰離子效用更大,可以促進腦部功能,開發人的覺性,讓我們的腦部細胞活絡,腦下垂體也活絡,刺激中樞神經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使 整個神經都活了過來,神經活起來,體內機能自然好轉,所以可以強化一個人的記憶,還可以治療頭痛、頭暈、老人痴呆症、失憶症,增強記憶力。
大 家也可以看看師父,五十幾歲了,還要攻讀博士學位,如果沒有超強的記憶力、清晰的頭腦,怎麼應付。師父五十幾歲還可以到美國讀碩士,面對一般人認為艱深難 讀的英文,再長的單字,師父卻只要讀個二、三次,就可以記下來,就拿免疫力這個單字來說immunucompetence這麼長,我依然可以很快就記起 來,這樣的記憶力,是以前不可能辦到的,在在證明拜佛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拜佛不但可治療精神病,讓人精神統一、頭腦清明、記憶力提升,不會老人痴呆,還可治療全身痠痛、骨刺、五十肩。
拜 佛除了可以促進腦部功能,增長智慧,開發覺性之外,還可以治療全身的痠痛,如骨刺、神經痛、五十肩、神經病痛;拜佛具有醫療脊椎神經痛,強化內臟功能,增 加細胞帶氧量。現代人精神緊張,壓力又大,全身肌肉神經緊繃,又缺乏運動,長期坐臥,造成脊椎僵硬,難以彎曲,拜佛時,頭很自然頂著地,可將脖子脊椎一節 節拉開,手腳膝蓋重複地一彎一直,使各關節得到鬆弛,活絡背部整條頸椎神經及關節部位,自可防治骨刺、關節炎、神經痛。另外又可調節心律血壓,預防心臟病 及高血壓。
從 這幾年蓮社的服務記錄表中,可以看出國人罹患癌症的比例,平均每四人之中有一人,這種比例實在太高了,可以說癌症是目前死亡的第一殺手。第二名是中風,六 人之中有一人;第三名是心臟病,七人之中有一人。這是從我們每個月亡者助念服務表中所統計出來的結果,這份資料可說非常的正確。這樣的事實值得大家注意。
拜佛可增加免疫力,防治癌症,治病強身,健康長壽
拜 佛不但可以預防高血壓、中風,還可防治癌症。此外,十句佛號拜佛法若能如法禮拜,不到幾下,就會讓人汗流浹背,排除體內毒素,體內毒素一旦降低,自然就可 以治癒癌症。拜佛之後的感覺,可令人法喜充滿,令全身舒暢無比,達到拜佛唸佛兼治病強身之功效,可謂最佳的運動與氣功,非常殊勝,因精神與肉體同時得到最 大的紓放解脫與強化。
當人心情處於忙碌苦惱暴躁時,會影響肺部正常呼吸,變成呼吸短促半停頓狀態,致使體內無法吐出髒空氣,久之,體內就累積過量污濁空氣,導致細胞缺氧而產生癌病變。拜佛可令呼吸順暢,排出體內廢氣,吸收大量氧氣,活絡細胞,抑制癌細胞,可強身治病健康又長壽。
而據醫學研究,人在喜悅的時候,腦中會分泌一種安多芬ENDORPHINS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可以增加體內T細胞(淋巴球),製造免疫力物質,它自然會消除癌的病毒,而達到防癌抗病的效果,故拜佛、唸佛是最佳的強身治病良藥。
拜佛的法喜
拜佛的法喜可以滲透到心靈深處,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喜悅。世間的喜無法真正深入內心,世間的歡喜皆是短暫的,且總伴隨一份憂愁的成份在裡頭,世間的歡喜都無法圓滿的。只有法喜才能充滿,因法喜是無雜無染的,是完全無任何憂愁,這種從「法」當中得到歡喜,就叫法喜。
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佛說拜五十三佛或禮敬諸佛,可消五逆十惡重罪及累世罪業。世間最重的罪,就是五逆十惡罪:殺父、弒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麼重的罪都可消除。故拜佛不僅能強身治病,還能增加智慧、消除業障,拜佛有多種利益功德,大家要拜否?
自己若擁有了智慧,出世間、入世間的事情,都可以圓滿如願。若對治世間任何事都不圓滿,都有缺憾,都無法如意,這就不是用智慧在處世。這就是為什麼求智慧首要「禮敬諸佛」。
此外,拜佛還有許多規矩,拜佛之後要念一遍迴向文,還要三皈依,再迴向個人,請參考本書第五十頁內容,教導大家如法的拜佛,定讓大家拜得功德圓滿,智慧增長,健康長壽,世間一切事情皆如意吉祥。這是師父講的求智慧的法門,第一點禮敬諸佛菩薩。
佛於阿含部上《業報差別經》曰:若有眾生。禮拜諸佛。得十種功德。
一者得妙色好聲。 二者有所發言人皆信服。 三者處眾無畏。 四者天人愛護。
五者具足威勢。 六者威勢眾生。皆來親附。 七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禮佛形像生恭敬心之功德
其有眾生見佛形像生恭敬心。叉手自皈佛塔舍利者。死後百劫不復入於地獄畜生餓鬼道中。死即生天。天上壽終。復生世間勢富之家。如是受福不可稱數。會當得佛涅槃之道。
二、要常聽經聞法,自可增長智慧
佛於《正法念處經》六十三卷說:「常聽經聞法,可得三十二種功德,增長智慧,財物富樂」,為改命治病最佳法門。
一、種諸善根 二、通達經義 三、調伏散心 四、戒施智慧
五、滅生死罪 六、令他成器 七、不退道心 八、離於憍慢
九、得滅眾苦 十、成就善根 十一、解脫煩惱 十二、能捨邪見
十三、除斷惡念 十四、滅不善覺 十五、善心增長 十六、避不善因
十七、行不放逸 十八、親近善友 十九、斷奸嫉心 二十、當行孝順
二一、不樂異法 二二、增長壽命 二三、眾人所欽 二四、諸天護念
二五、成就憶念 二六、財物富樂 二七、增長智慧 二八、知恩報恩
二九、修行念死 三十、死時不悔 三一、增長淨心 三二、終得涅槃
佛說:「眾生只要以短暫時間聽經聞法,可調伏散亂傲慢心,即得無量福報矣。」
佛於《正法念處經》曰:「聞法須臾,可得福無量。智慧通達。」(《大藏津要》第一百九十三頁)
佛告阿難。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
汝 當廣為諸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白衣人民說之。並當廣為說。佈施種生死糧。其有齋日。施設飯食。請召四輩。高經賢者沙門道人。施設高座。論講佛經。 燒香然燈。光明達天。諸天喜笑。皆下虛空。側耳來聽。莫不欣然。男子女人。其有聞此經者。及奉持讀誦者。莫不得福者。佛說經已。阿難歡喜。起為佛作禮。請 大家恭閱《業報差別經》。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正智報。
一者善能諮問智慧沙門婆羅門。 二者顯說善法。 三者聞持正法。
四者見說定法。嘆言善哉。 五者樂說正法。 六者親近正智人。
七者攝護正法。 八者勤修多聞。 九者遠離邪見。
十者見痴惡人。不生輕賤。
以是十業。得正智報。
三、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佛曰:「若人能於經典中讀誦抄寫,常得歡喜,速獲安樂。為改命治病最速法門。」
佛於《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說:「若人能於是經典中讀誦抄寫,當知是人,自請如來轉妙法輪,受持一切諸佛甚深法藏,常得歡喜,速獲安樂,於未來世當得作佛。」
我 們今天讀經典就像請佛陀轉法輪一般,讀久就會得到法義,未來世得以成佛。聽經聞法得法喜之後,要去信樂受持,方能證得般若智慧,就像師父教大眾拜佛的方 法,要實際去信樂受持,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進而向人宣說解釋,也間接協助他人學佛,如此方證菩提。所謂菩提是般若、是智慧、是定力、是福慧、是菩薩心、 是覺性、是持戒等,這是指法方面,統一概括而稱為智慧與定力。
行十善業之五種福報
佛於《分別善惡所起經》曰:
不殺可得五福
佛言人於世間。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何等五:
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害。 四者得上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今見百歲者。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樂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殺。
不盜可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取他人財物。道中不拾遺。心不貪利。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財物日增。 二者不亡遺。 三者無所畏。 四者得上天,天上多珍寶。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保守其財產。縣官盜賊不敢侵犯取其財;今現有保財至老者。皆故世宿命不敢取他人財物所致也。亡無多少令人憂惱。亡遺不如保在。如是分明。慎莫取他人財物。
不邪淫可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犯他人婦女。不念邪僻。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不亡費。 二者不畏縣官。 三者不畏人。 四者得上天,天上玉女作婦。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多端正婦;今尊者見有若干婦。端正好色。皆故世宿命不犯他人婦女所致也。
不兩舌,不惡口可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兩舌言人。不惡口罵人。不妄言綺語。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語言皆信。 二者為人所愛。 三者口氣香好。 四者得上天。為諸天所敬。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人好口齒。他人不敢以惡語污之;今見一生不被口謗者。皆故世宿命護口善言所致也。
不飲酒得五善
佛言人於世間不飲酒醉。從不醉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傳言上事。進見長吏。語言不謬誤。亦仕宦如意。二者家事修治。常有餘財。三者假借求利併得。亦為人所敬愛。 四者得上天。亦為諸天所尊重。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潔白自喜。黠慧曉事。皆從故世宿命不飲酒所致。慎莫飲酒。
不貪又喜好佈施得五善(不貪)
佛言人於世不慳貪。好喜佈施愛視諸家親屬貧窮者。若乞丐飲食常當使飽,衣當完好,得五善:
一者財產日增。 二者為諸天下人所稱譽。 三者為州郡國所尊敬。 四者得上天。天上所得。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大富樂為眾人所敬。皆故世宿命佈施行善所致。
不恐不加痛擾亂他人得五善(不瞋)
佛言人於世間。不持刀杖恐人。不以手足加痛。於人不鬥亂別離人。己所不欲不施於人得五善:
一者身體強健。 二者臥起常安隱。 三者為諸天龍鬼神所護視。四者得上天。天上樂無極。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身體完具無疾病;今見有從生至老。無有疾病者。是皆故世宿命不加痛於人所致。如是分明。慎莫加惡於人。
不瞋敬賢者,忍愚者得五善(不瞋)
佛言人於世間。和心不瞋恚。見賢者敬之。愚者忍之。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為人所稱譽。 二者人見之皆歡喜。 三者身自安隱亦潤澤好。四者得上天。天上端正淨潔。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人善性。端正姝好;今見有好人萬人之選。皆故世宿命和心善性忍辱所致也。不瞋恚如是分明。慎莫瞋恚於人。
喜結法緣可得五善(不痴)
佛言人於世間。有明經賢者。若沙門道士喜往問度世之道。心不嫉妒貪愛高遠賢者。從是得五善:
一者得黠慧。 二者多聞。亦多知多見。 三者多敬嘆之。 四者得上天。天上識所學。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即明經曉道。為國家所敬重。亦為人所歸仰;今見有明經曉道者。此皆故世宿命作道行德所致也。如是分明。亦可行道德。
孝順父母,敬老尊賢得五善(不慢)
佛言人於世間。孝順父母敬事長老。恭執謙卑先跪後起。後言先止。常教惡人為善。從是得五善:
一者為人所敬愛。 二者人皆道其善。 三者自意歡喜。 四者得上天,為諸天所敬愛。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眾人所媚愛。今見有善心孝順。為眾人所媚愛者。皆是故世宿命孝順敬事長老所致。如是分明。可作孝順。事於長老。
善心好意,禮節兼備可得五善(不慢)
佛言人於世間。用諫曉事。善心好意。敬事尊老。禮節兼備。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仕宦得好職。二者在官疾遷。賣買得利。三者百姓見之皆歡喜。四者得上諸天。見之皆歡喜。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為王侯公卿作子。皆故世宿命行禮作福所致。如是分明。慎莫憍慢於人。
全站熱搜